第200章 各方利益


这种大规模的交战,在总体战略上,双方对决战的发生地其实都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就如同之前几世克尔纳反对派与克尔纳政府军与克尔纳首都外的决战。
  这次克尔纳青年与克尔纳另外两方的决战,必然发生在克尔纳青年所控制的四个地区的外围的一些关键位置。
  而克尔纳反对派与克尔纳政府军气势汹汹,袭压而来,必然全线与克尔纳青年发生交战,
  双方都没有太大腾挪空间。
  这必然是一场硬碰硬的战争。
  克尔纳青年一处隐秘的指挥部,
  莫道面对着一幅做出一些标记的军事地图,思考着一些事情。
  军事地图上,
  可以清晰看到,在克尔纳青年控制区域的南部,兰宾哈地区,划着一条由克尔纳南方指向兰宾哈地区的箭头,
  这代表着克尔纳反对派兵力的大致调动情况,
  可以预期,在开战之后,克尔纳反对派这次将从南部战线对克尔纳青年控制区域发起进攻。
  而东部战线的维利次地区,以及北部的普弗克地区外,也是一样,
  克尔纳政府军在克尔纳青年控制区域外大举陈兵,默契地与南部战线的克尔纳反对派达成了配合。
  这大致就是从南至北,敌方全线进攻的局势。
  这即是此刻各方兵力调动的显现,也是克尔纳政府军与克尔纳反对派的最好选择,也几乎是必然选择,这是克尔纳反对派与克尔纳政府军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某种程度上,克尔纳青年其实算是被包围了,只是这个战线实在是太长,让这包围看起来没有那么严密。
  看着军事地图,莫道再思考着此刻克尔纳内的各方,
  实际上,克尔纳反对派与克尔纳政府军此刻背后的主要外部力量,就是米国以及白旗国。
  不过涉及到克尔纳的,其实也并不是这两个国家的所有力量和意志。
  米国一些势力在克尔纳的利益,主要涉及到军火以及能源矿产,
  通过持续的掠夺,控制了克尔纳内部大部分矿产以及各种能源资源,
  同时通过每隔一段时间,克尔纳内完全受摆布的战争,持续获得收益,
  这些战争收益有时候不止来源于克尔纳内部,甚至来源于其他国家。
  比如这次在米国宣布对克尔纳政府军将进行一些支援过后,
  支援的钱,事实上通过克尔纳这片战场从阿美利加州某国的国家财产,流向了某些利益者的私产。
  而此刻站在克尔纳反对派和克尔纳政府军背后的阿美利加州某国的力量,其实也就是这些利益对应的既得利益者。
  而白旗国这边,
  其主要在克尔纳内的利益,是谋求对克尔纳官方的影响力,以及保证对克尔纳内的全方位剥削,以保证其国内的高福利措施。
  这是从克尔纳被殖民时期到现在的延续,
  白旗国主要涉及到克尔纳内的农业资源的控制,大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控制,通讯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控制,
  在农业产出上,
  虽然克尔纳内,许多地方都是黄土漫天,
  但事实上克尔纳并不缺水,且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克尔纳足足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养活此刻整个克尔纳三千多万的人口,理论上绰绰有余。
  但事实上,克尔纳大多数平民,不论南北部族,都长期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在克尔纳每年有大量克尔纳人饿死的情况下,
  克尔纳是阿菲卡洲内数一数二的粮食出口大国,
  而出口粮食资源的主要出口国家,就是白旗国。
  同时,克尔纳在是粮食出口大国的同时,还是粮食进口大国。
  于是,在克尔纳的土地上还能够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在克尔纳土地上,被廉价雇佣的克尔纳人种植出来的粮食,克尔纳人如果想要购买,需要支付比白旗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罗巴洲国家更高的价格。
  因为,这些粮食虽然长在克尔纳的土地上,但从未属于克尔纳人,它是‘进口的粮食’。
  这两方此刻站在克尔纳反对派和克尔纳政府军背后的力量,
  是与克尔纳青年完全冲突的。
  再然后,
  就是此刻另外两方外部力量。
  其一就是华国。
  在克尔纳青年崛起之前,华国在克尔纳内是没有太多利益的。
  直到克尔纳青年出现,大量采购引入自华国的物资和工业产品,消化了部分华国过剩产能。
  让华国和克尔纳青年利益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
  与克尔纳反对派以及克尔纳政府军背后的两方不同,
  此刻华国的力量对克尔纳和克尔纳青年是有利的,
  这和国家是否善良以及莫道的身份都没有什么关系。
  主要在于华国和另外那两方力量走得道路不一样,
  克尔纳反对派背后的两方力量是直接抢,
  而华国走得是贸易路线,相对要脸的同时,也算是共赢。

  华国需要一个大的市场,来消化过剩的工业产能,加快产业升级。
  而克尔纳,或者说克尔纳青年掌握的克尔纳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三千万,乃至以后必然更庞大许多的市场,
  同时,克尔纳国内可以用来交换物资的矿产和能源,对于华国来说也是重要的战略储备。
  虽然长期来看,这势必造成克尔纳对华国的产业依赖,
  但此刻的克尔纳的情况实在是没有考虑这些的价值。
  而相比于另外两方直接抢的,至少与华国的合作,克尔纳拿出去资源的确能够换回来东西。
  对于华国来说,则是此刻只有克尔纳青年上位,才能够有克尔纳这个市场。
  因为不管是克尔纳反对派还是克尔纳政府军,其背后的力量都不可能让华国涉及到克尔纳这个市场。
  而最后一方大国力量,
  自然就是毛熊国。
  毛熊国在克尔纳内的利益,相对来说可能最简单,
  克尔纳青年与毛熊国的军火交易,从克尔纳青年崛起之初到现在,克尔纳青年消耗的大部分军火都来源于毛熊国。
  持续的,越来越大的订单,
  让毛熊国的军工集团被绑在了克尔纳青年的战车上,
  甚至因为毛熊国本来就不太好的经济,克尔纳青年持续的订单,让半个毛熊国都站在了克尔纳青年这边。
  不过,
  这其实是暂时的。
  毛熊国与克尔纳青年的利益一致性,远没有克尔纳青年与华国那么牢固。
  克尔纳青年与华国的利益一致能够从此刻一直延伸到克尔纳青年赢下这场战争。
  但毛熊国与克尔纳青年的利益一致性,到眼前差不多就到顶了。
  毛熊国肯定不希望克尔纳青年被摧毁被剿灭,
  但同样也不会希望克尔纳青年彻底赢下克尔纳内的战争——不然他们怎么卖弹药武器。
  对于毛熊国来说,克尔纳这场战争最好一直持续下去。
  某种程度上,毛熊国甚至可能暗地里站在克尔纳青年利益的对立面。
  ……思考着各方利益关系,
  莫道在军事地图上,再做着一些标记。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6047247/242422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