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开山刀(桑甄) > 第九十五章:平稳发展

第九十五章:平稳发展


  第二日一大早,王则之将拐子等人当众奖赏,发了配肩。

  同时宣告了小头目等人聚众哗变之事。

  拐子等人有了军功,都成了二级士兵,发了新的乙等木质户籍,还有赏银,田地。

  这些人获得奖赏,一个个抬头挺胸,到处炫耀。

  营内的军士们见状,全都热切的看着他们,他们在想什么时候他们也可以获得这些军功。

  一时之间,营内军士的士气更盛。

  人心难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怀有二心的人,当他们看到造反军士们的下场,还有拐子等人做卧底的被奖赏的事情之后一个个都打消了这种念头。

  因为,他们不敢保证,在他们造反的时候,他们的身边不会有叛徒。

  清除了营内的不稳定因素,王则之的心情都好了许多。

  游击营仍旧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这期间不断有流民从四处前来投奔。

  这些有生力量的加入,使得游击营的青壮不断增加,哪怕昨夜杀了千余造反的士兵,营内青壮仍旧不见减少,甚至还出现了增涨的趋势。

  对于这些流民的投靠,王则之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营内的青壮越来越多,他开垦的田地越来越多,忧的是他库内钱粮的消耗日益增涨,他担心加入的人太多了,到时候他既发不出银子,又拿不出粮食来。

  由于种光道等人先前的肆虐,这附近的粮价一时半刻降不下来,他可不想当冤大头,所以他需要等一等,等粮价低一点的时候再出手大量买入。

  前来投奔的流民中,不只有青壮,还有不少老弱妇孺。

  每日他需要拿出大把粮食煮粥来养活这些人。

  他不会白养他们,当这些人中一些壮实的妇女还有中年人,等他们恢复了一些力气之后,他就会安排人将他们拉去兴修水利、开垦荒田。

  至于里面的小孩子,他经过深思熟虑,建了一座学堂让这些人来上学,对王则之而言这些孩子都是将来的生力军,值得他培养。

  不过,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这些流民以为王则之想要夺他们的孩子,纷纷摇头拒绝。

  王则之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上学的孩子管饭,而且每日可以带吃食回家。

  这些人也吃过营内的好吃的,一听这个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这些孩子才开始到王则之建的学堂读书。

  首先,他们要学的就是经过单同善改编的《则之良言》。

  其次,就是算术、书法、文才、政论。

  最后,就是体验生活,每隔七日都会安排他们耕地,出游四方,查看民间疾苦。

  当然,这些流民住的地方并不在游击营,而是在游击营南方二十里的官道旁。

  他们居住的条件也不怎么好,大部分都是地窝子。

  有力气的,家里人多的就砍伐树木建了一些简单的茅草屋。

  这些人住在这里,每每有空就跑去游击营附近的山丘上,远远眺望正在建设中的营地。

  他们都在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游击营生活。

  王则之大概算了算,以目前的人数,他手里的粮食够吃好几年。

  银子也能用个几年,可是随着营内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也不敢保证这些钱粮真的能用那么久。

  由于营内的青壮有了持续的补充,王则之就大胆的分出了一千人,四处剿匪。

  他们不用干活,只要每日打探四周贼匪的情报,然后出击攻打。

  让王则之没有想到的,经过这些日子的发展,平定州、盂县、寿阳方圆百里,又出现了不少新的流贼。

  这些人不是百姓就是各处的逃兵,还有就是从北直隶或者陕西流窜而来的贼匪。

  这些贼匪对于别人来说是灾难,对于王则之来说就是钱粮。

  虽然,各处守军都有自己的地界,但是王则之是游击将军,游击游击,就是可以四处游击。

  可以说,他是有恃无恐。

  所以他麾下的军士经常过界剿匪,当地的守军还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在王则之的授意下,这些人北上一度攻到了杀虎口附近。

  南下一度攻到了风陵渡。

  因为王则之的肆意妄为,一时之间,太原府,平阳府各地官员纷纷上奏给巡抚耿如杞。

  他们都说王则之厩越了,结果耿如杞大骂这群人无耻,自己境内贼匪横行不去剿灭,王则之帮他们剿灭,他们还要告状。

  这些人被耿如杞骂了个狗血淋头,全都偃旗息鼓,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王则之的人四处剿匪,而他们紧守城门,无能为力。

  实际上,王则之剿匪不仅是为了钱粮,同时也是为了练兵。

  他认为,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士兵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

  五月下旬,熊甲长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了,王则之大喜。

  他命熊甲长、齐奇、李三、马福轮番领兵出征剿匪。

  一时之间,寿阳、盂县、平定州一带呈现出了热闹非凡的景象。

  无他,这些地方没了贼匪,从北直隶过娘子关前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时,王则之才发现寿阳、盂县、平定州三地,不仅有石灰石、煤炭、冶铁,还有毡帽、瓷器、纺染等产业。

  最让王则之惊喜的是,榆次竟然是一个粮食输出大县。

  在榆次城内,有一杨姓商贾,其人乐善好施,家中米粮堆积如山,人送称号,“五谷神”。

  王则之知道之后,押着五十万两百银,去他那里买粮食。

  当此人知道王则之是用这些米粮赈济流民之后,对着他躬身一拜,以一石一两三钱的价格卖给王则之四十万石米粮。

  本身五十万两银子是买不了四十万石米粮的,此人大大方方的说,多的米粮就当是他用来赈济流民的一点心意,还望王则之不要嫌少。

  王则之大喜,对他躬身施礼,并且留下了一封书信,言明,如果日后他有所求可持此信前来寻他。

  这封书信是盖了他私印的介绍信,有了这封信,他就可以寻求王则之的庇护。

  王则之回到营地,将剿匪有功的军士论功行赏,功劳不够的入册记录,等叠加到足够的时候再升赏。

  五月底,第一批鲁密铳总算打造出来了。

  王则之一把一把试验,结果令他大感意外。

  除了射击距离有细微差别之外,没有一把炸膛的。

  王则之遵守诺言对每个匠人都进行了奖赏。

  这些匠人得了银子,干劲儿更足了,拍着胸脯保证,他们有了经验,以后绝不会打造出一把残次品出来。

  实际上,明末时期工匠们的技艺已经非常纯熟了,如果不是被克扣粮饷,他们才不会消极怠工做出残次品来。

  放下工匠们的事情,王则之担忧起鞑靼南下的事情,将所有军士都收拢了回来。

  五月初十的时候,他就命白玉将印刷出来的小报想方设法送到了京城里去。

  这封小报上不仅有陕西旱情的报道,还有鞑靼南下的推测。

  可是已经过了这么久了,不仅他平贼的封赏没有下来,关于这两件事朝廷也没有丝毫反应。

  最荒唐的是,寿阳、盂县两城至今,朝廷都没有委派官员前来赴任。

  王则之思虑再三,决定再等两天,如果两天内朝廷没有反映,他打算做一些事情。

  毕竟,他是知道林丹汗南下屠戮数万大同军民这件事,既然知道了他就不能无动于衷。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64521/529327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