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最穷皇孙,老朱教我贪污(青四十四) > 第二十八章:陛下身边有高人指点!

第二十八章:陛下身边有高人指点!


第二十八章:陛下身边有高人指点!

        朱棣站在窗边,负手而立,听闻老和尚所言,疑惑不解的转过身来:

        “哦?这是何出此言啊?”

        一袭黑袍的道衍和尚,施礼道:“燕王殿下请看。”

        “陛下治国以来,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对于朝廷内的大小官员,甚至是皇亲国戚,百般严苛,但对待穷苦百姓,则是格外的宽容。”

        “刚猛有余,柔韧不足。”

        正说到这。

        朱棣眉头紧锁,凛然意识到了端倪,若有所思着点了点头:

        “老头子平生最厌恶贪官酷吏,向来以雷霆之击和铁血手腕著称,被天下百姓津津乐道。”

        “而这次则是与地方官员,玩上了过家家。”

        “确实不对劲!”

        道衍和尚笑而不语,对此很是欣赏。

        他之所以投奔朱棣,不单单是看中了朱棣气吞山河的霸气,还有这种博采众长的勉励。

        要知道,往往人的身份地位越高,性格越愈发孤傲自负,偏执于某些玄而又玄的直觉和经验,对于旁人的谏言,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实属不易。

        而朱棣身上这一优点,完美继承了他爹,洪武大帝朱元璋!

        从乞丐到帝王,可不是靠着运气,而是靠一路走来,不断学习,接纳不足,充实自身。

        最终成就千古佳话!

        朱棣很像他!

        “芝麻大的事,非要各地藩王亲自督办,办事不利还要军法处置,真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朱棣长叹一口气,很是郁闷。

        道衍和尚摇了摇头,慢声细语道:

        “这道圣旨,粗看下去是有些儿戏,有失朝廷一贯的雷厉风行。”

        “可是,殿下再细细品味一番,便能体会到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大智慧。”

        朱棣眉头蹙的老高,表情溢满了疑惑和不解,强行耐着性子,又从头看了一遍。

        嗯!

        啥也没品出来!

        大智慧搁哪呢?

        自古以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父母官替百姓做主,以民为天,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而现在非要搞什么比赛,弄什么恩赏。

        吃饱了撑的?

        还是大明国库的银子没处花了?

        咋看咋不顺眼,越看越让人生气!

        “别卖关子了,你们出家人是不是都喜欢装神弄鬼?”朱棣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举起茶杯猛灌。

        道衍和尚颔首低眉,默诵佛语:“阿弥陀佛,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而果,因果而然。”

        “何来装神弄鬼之说?”

        朱棣额角的青筋跳了两下,摆了摆手:“装神弄鬼就是装神弄鬼,否则就不叫得道高僧了。”

        “甭纠结,说正事!”

        他十四岁开始从军,跟随常遇春大将军上阵搏杀,到二十三岁,大破蒙古人号称骑射之术天下无敌的不败神话!

        一生戎马,战功赫赫。

        军营出身的人,一贯脾气火爆,性子急。

        朱棣也不例外。

        “殿下稍安勿躁。”道衍和尚也不生气,依旧是举手投足间,云淡风轻。

        “按佛家的角度而言,陛下这道旨意,强行切断了朝臣的贪、嗔、痴。”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因果孽障,都是因此而来。”

        “陛下用恩赏的方式,给予朝臣们另一条谋财之路,将陷入苦海中挣扎的恶徒们,再次拉回上岸。”

        “减少血腥杀戮,乃是无量功德!”

        朱棣听的大眼瞪小眼,满脑瓜子问号,半信半疑道:“真有你的说的这么玄乎?”

        “出家人从不妄言,小僧才疏学浅,不敢肆意揣摩,陛下身后那位大能。”

        “殿下只需知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便可!”

        一语落地,鸦雀无声。

        殿内的气氛,骤然变的有些诡异。

        朱棣不由倒抽一口凉气,震惊之色溢于言表,坚毅的眼神中,突兀闪烁而过一抹惊恐。

        “你的意思是说,老头子身后有高人指点?”

        “而并非出自文武群臣,集思广益?”

        说罢。

        道衍和尚没有片刻的犹豫,笃定道:

        “燕王殿下,所言甚是。”

        “虽然朝臣之中,不乏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身上匠气太重,很难自降身段,窥探因果的本质。”

        “以小僧拙见,那位大能,应该不是大明的官员,更像是隐居山林的修士。”

        朱棣迅速摆正了身子,当即不敢再怠慢,鬼使神差的冒出来一句:

        “老和尚,本王问你!”

        “那位隐世高人,比起你而言,又当如何?”

        正说到这。

        道衍和尚露出自嘲式的苦笑,双掌合十:“小僧惶恐,多谢殿下抬爱。”

        “吾之拙劣短见,不及那位高人分毫,实在不可同框相较。”

        “没有可比性!”

        朱棣彻底懵了,脑海中瞬间联想到:

        老头子时隔多年,再次招揽贤才,或许正是为了帮大明未来的接班人铺路!

        大哥朱标薨逝,太子之位空缺,而国又不可一日无储。

        皇太孙朱雄煐早夭,嫡次子朱允熥不堪大用。

        唯一剩下的人,就只有庶出的朱允炆!

        朱棣细细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很难不心生忧虑。

        说白了,不管朱雄煐还是朱允熥,其中任何一人登基称帝,他都不必惊慌失措。

        两位皇孙,作为常遇春大将军的外孙子,是朱棣从小看着长大的,有着异于常人的深厚感情。

        怎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朱雄煐幼年早逝。

        朱允熥不争不抢,无欲不求。

        一旦便宜了朱允炆那小子

        那就彻底没有好日子过了!

        因为他比较亲近常氏那一脉,就导致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对他的态度十分敌视。

        而且,最关键的是!

        朱允炆是个耳根子特别软的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担当,很容易随波逐流。

        像这样的人,未来当了皇帝,谁又敢保证,他不会听信谗言,掀起腥风?

        朱棣作为大明势力最大的藩王,不得不提防。

        早早留个心眼!

        结果,万万没想到。

        老头子又招揽到一名得道高人,帮助孙子丰满羽翼!

        “咱们将来的路,不好走啊”朱棣揉捏着酸胀的眉心,不禁感叹。

        道衍和尚笑了。

        “佛曰: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朱棣白了他一眼,“说人话!”

        深夜。

        白天繁华息壤的应天府,此刻在大幕笼罩下别有另外一番风情。

        皇宫。

        奉天殿。

        朱元璋点灯熬油,埋头苦干,用心尽责,耐心审阅着呈上来的每一本奏疏。

        生怕再次出现,遗漏圣孙谏言那种纰漏。

        “用膳!”朱元璋撂下笔,长吁了口浊气。

        身旁悉心伺候多年的老太监,顿时感到有些诧异,紧忙命人快去准备。

        “皇爷,您身体何处不适?奴才这就去传太医。”

        他伴君多年,察言观色的能力,自然不在话下。

        “叫什么太医叫太医?”朱元璋大手一挥,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椅靠着。

        “咱这是听好圣孙的劝,少熬夜,多睡觉,你懂不懂!”

        老太监闻言眼睛大亮,异常欣喜,谄媚赔笑,不断称是。

        自从皇后和太子相继离开,老爷子就开始废寝忘食的潜心于国事,不管谁来说什么都没用。

        嘴上答应的好好,回过头该怎样就怎样。

        而现在终于有个人能劝住陛下。

        普天之下,唯有朱允熥有这个能力!

        不愧是小三爷!

        很快。

        一碗青菜豆腐,一碗白米饭,整齐摆好。

        朱元璋甩开袖袍,夹了口菜,送进嘴里。

        !!!

        “这盐”

        他没再囫囵吞下,而是细细咀嚼。

        “不对劲!”

        新书启航,招募船员,跪求各位彦祖们的支持!

        跪求鲜花,评价,打赏!

        这对作者菌,真的非常重要!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9784752/194323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