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殊途同归(禾末叁柒) > 第1章 恢复

第1章 恢复


林夏盯着天花板,清晨的阳光从窗口透过纱帘映在天花板上,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状态,林夏已经保持了三四个小时。自从半夜起来去了个厕所,再躺回床上便睡意全无。林夏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的颜色从黑暗变成浅灰,再到有一丝光亮。今天终于是个好天气了,林夏想。

        北京已经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虽说是夏天,雨水丰沛,但北京能连着下几天雨也是不常见的事。下雨天,天空都是阴沉沉的。这几天林夏一直在家蒙头睡觉。醒了觉得饿,就到冰箱里找点吃的。冰箱里只剩下鸡蛋和冰激凌,林夏宁愿吃冰激凌也不愿把鸡蛋弄熟。昏天黑日的睡了几天以后,林夏终于进入了失眠的节奏,睡不着了。

        睁着眼睛在床上躺了半宿,林夏终于决定要起床了。走进卫生间,看着镜子里几天没洗的脸,林夏觉得睡了这几天也没把自己变得年轻,苍白又油汪汪的脸反而看上去更憔悴。来到客厅,半开放式的厨房里,空的、半瓶水的、没开盖的,岛台上东倒西歪的摆满了矿泉水瓶。客厅的沙发上堆满了脱下来的衣服,落地窗边,大棵的天堂鸟已经好几天没浇过水,叶片已经耷拉下来,毫无生气。阳光洒在窗边的餐桌上,能看出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这屋子跟林夏一样,死气沉沉。林夏请了一个礼拜的假,今天是最后一天。好不容易今天天空放了晴,林夏决定要告别颓废的状态,振作起来。

        林夏先是请了家政阿姨,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地方收拾干净,给家里的绿植都浇好了水,又去超市买了日用品和蔬菜鱼肉,最后在超市门口的花店买了束鲜花。林夏已经好久没买过花了。以前,她总是在周末到花卉市场逛上个把小时。其实去花卉市场买花用不了多长时间,只要目标明确,大概从进门到出门,二十分钟就搞定了。但林夏总喜欢在市场里逛很久,每次都从绿植区逛到鲜花区,每个通道都不落下,她喜欢天堂鸟、琴叶榕这种姿态高大又有点娇气的绿色植物,对湿度和阳光的需求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否则叶片很容易焦边或是开裂。这种大型绿植买回家就要慢慢呵护,等着新叶长出来就好,复购率很低。林夏家里已经有一棵天堂鸟,但每次来,她还是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品相好的。最后,林夏会在鲜花区买上几束花回家。北京的鲜花肯定比不上云南便宜,林夏去的都是大型批发市场,普通品种的鲜花也不会很贵。每次买上三四束,只要一百块钱,但回家能插满好几个花瓶。林夏会把他们摆在客厅、书房还有卫生间里,看着花瓶里的郁金香、洋牡丹,五颜六色的,林夏的快乐很便宜的。

        回到家,林夏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大吃一顿,毕竟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顿饭了。林夏的厨艺还算不错,基本的家常菜色都会做,就算是难一点的,看看菜谱或是教学视频也都能试着做出来。林夏说不上是不是喜欢做饭,很多时候,做饭对于林夏是种消遣。想好要做什么菜,搭配好食材,然后洗菜、切菜、备料,最后在炒锅里变成一道能被人称赞为好吃的菜肴,林夏是喜欢这个满足感的。在这个过程里,林夏可以很放松,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按部就班,不急不缓。但林夏最不喜欢的是洗碗,看着布满油渍的盘子,上面可能还有吃剩下的残羹冷炙,林夏碰都不想碰。虽然现在有洗碗机可以代劳,但毕竟灶台还是得自己收拾。每次收拾厨房的时候,都是林夏最讨厌做饭的时候,这个时候,林夏就会想,为什么要自己做,点外卖不好么,吃完连碗都不用洗。不过今天,林夏倒是非常想给自己做顿好吃的。

        就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做多了又浪费,不如叫个朋友来家里吧,吃完没准还能随手帮我把碗洗了,林夏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

        她拿起手机,在微信好友里翻了半天。这年头,微信好友里有一半是同事,剩下的要么是好久不联系的旧同学,要么是微商或者代购,再有就是各种中介,真正能叫到家里吃饭的好朋友没有几个。林夏和同事的关系很标准,就只是在工作时间相遇的打工人,关系再好,只要离开办公室就是陌生人,工作时间以外从不联系。旧同学,多半是常年不联系的,只是某次同学聚会或是微信建群,出于礼貌就加了好友。一年到头,除了过年过节在群里发发几块钱的红包,互相说几句新年好,其他时间,基本是僵尸好友。

        林夏是南方人,在北京的同学本来就不多,要不是大学考到了北京,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林夏可能也不会选择在北京生活。北京人多车多,林夏上大学才第一次来北京,看到双向八车道的长安街,林夏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宽的马路。林夏出生在高考大省,想要考到北京,那高中三年可得扒层皮。那个时候流行周末补课,高中每个周六补一天,到了高三每个周末补一天半,也就是说进入高三,每个星期就只有周日下午能放假休息,其余时间都得在学校上课或者自习。林夏是理科生,学理科只不过是老师说理科生在高考时能报考的专业多,将来好找工作,但其实林夏的数理化成绩只能算中等,并不拔尖儿。理科生里有的人天生就是开窍,满分一百五十分的考卷,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把数学考到一百四。数学成绩好,其他科成绩好像也就会跟着好,可偏偏数学对林夏并不友好。林夏的数学成绩一直飘忽不定,有的时候发挥超常能考到一百二,要是赶上头脑短路,那也就是刚刚及格。而且林夏有个超能力,遇到不会做的题,别人也许还有一定比例能蒙对答案,林夏的这个几率几乎为零,只要不会做,必然不得分。虽然成绩不稳定,可林夏的志愿非常稳定,从未改变,就是要到北京上大学,只要来北京,不在乎什么学校。

        林夏高中是靠题海战术准备高考的,每天做题到深夜,经常做着题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天道酬勤,林夏的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但也只是刚刚飘过,只够北京一所二流大学的分数线,专业是会计,还是和数字打交道。不管怎样,林夏如愿来了北京念书。虽然北京的天气让她经常早上因为空气干燥流鼻血,但她甘之如饴。大学毕业那年,林夏想留在北京工作,那个时候,名校毕业就像是一块金色的敲门砖,可以敲开国企的门、外企的门,还有一些优质民营企业的大门。拿着二流大学成绩单的林夏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要求北京户口,不要求名企高薪,只要能留在北京。最后,林夏被一家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录取了,月薪两千,有社保但没有住房公积金。要知道,那个时候,北京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待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可是五千啊。

        林夏在同学分组里突然翻到个头像,头像照片是标准的职业照,照片上的人穿着深色的职业套装,双手交叉在胸前,精修过的脸上弥漫着自信的微笑。现在朋友圈里的专业人士,头像基本都是这个套路,无论男女,卖保险的、卖房子的、卖理财产品的,还有做猎头招聘的,总之没有一张这样的照片做头像,是无法凸显自己的专业性的。曾几何时,林夏也想过要拍张这样的照片,毕竟自己也算是专业人士。后来想想又放弃了,她不想把朋友圈变成随时联系工作的工具,什么照片当头像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0421970/213749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