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火星殖民(torch) > 第六章 光与暗的交织

第六章 光与暗的交织


考察船徐徐靠近水星。

        在太阳的遮盖下,水星几乎被人们遗忘。

        是的,水星受太阳影响之深,几乎就是一个影子和奴隶,整天被太阳风吹的遮不开眼。

        水星的大气被吹的快没有了,表面也留下了和月亮一样的陨石坑,甚至坑中有坑,十分可怜,过路的彗星也看不起它,每次都要打扫水星一番。

        水星有一个大的液态金属核心,其直径在1800-1900公里之间,在这一液态核心的外部包裹着一层厚度为500-600公里的硅酸岩外壳。地幔层几乎都没有了,只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诉说着这一个摧毁整个行星的事件。

        水星的温度非常极端,朝向太阳的一面几百度,背向太阳的一面零下一百多度。

        水星,中国称为辰星,水星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也是太阳系最内侧和最小的行星,但仍比月球大1/3。水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黄昏的曙暮光中看见水星;当大距出现在赤道以南的纬度时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见水星!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水星、地球、木星、土星都有磁场,但只有水星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颗拥有显著磁场的行星(不过尽管如此,它的磁场强度也仅有地球的1%不到)。对于一颗行星来说,磁场的有无绝非小事,就拿地球磁场来说,它构成了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帮助抵挡有害的太阳射线和其它宇宙射线,从而造就了生命的乐园。地球磁场称作“我们的辐射保护伞”,如果没有地球磁场,地球上的生命将很难出现和演化。

        水星的磁场产生机制和地球的相同,那就是其外核部位导电熔浆的流动形成的“电机”模式。

        水星的大气非常少,主要成份为氦(42%)、汽化钠(42%)和氧(15%)。

        水星的表面拥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情况,巨大的悬崖则深入水星的地表。

        水星的轨道的椭圆是最“扁”的。在未来数十亿年间,水星的这一轨道还将变得更扁,使其有1%的机会和太阳或者金星发生撞击。

        水星同样没有卫星,只有一颗来自老鹰国的探测器。

        对于文明来讲,或许在水星只能建设一些太阳能电站还有些价值。实在是受太阳影响太大了,很难有所施为。

        导游照本宣科,游客们也没有多少听进去。水星没有大气一目了然,科考船就随便发射了一颗探测器去探测下情况就走了。

        第一天刚刚过了下午茶的时间,4点多了,考察船开足马力离开了火炉旁边,前往火星。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眼看太阳越来越远,心中却开始产生了一些失落感。

        呵呵,这些心境无一的人们,如果到达太阳系外端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的时候会如何?从天堂慢慢走向地狱,乐乐怕某些人的心里会逐渐崩溃。

        乐乐转而让考察船直接飞往太阳系的外层,科伊伯带。

        刚刚烤过火炉,现在立马走向黑暗,心中也会有些暖意。科考人员和拍摄人员都觉得乐乐的决定十分英明。

        飞船开动了星际跳跃引擎,十多分钟就来到了这个太阳系可能的生命的起源地。

        跳跃中,流光异彩,摄影组和人们的心中都在尽力的捕捉,回想。

        每个人都在猜想,流过的是光,还是时间,还是文明的力量。

        从空间跳出后,科考船人员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跳跃引擎他们才用过几次。

        摄影组忙着用旁白讲述过程,人们也在黑暗中根据导游的指引找着什么。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早在上世纪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Edgeworth)就预言: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充满了微小冰封的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

        (1992年,人们找到了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KBO);如今已有约1000个柯伊伯带天体被发现,直径从数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许多天文学家认为:由于冥王星的个头和柯伊伯带中的小行星大小相当,所以冥王星应该被排除在太阳系行星之外,而归入柯伊伯带小行星的行列当中;而冥王星的卫星则应被视作其伴星。不过,因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带理论出现之前被发现的,所以传统上仍被认为是行星。2006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议上通过决议,剥夺了冥王星作为太阳系大行星的地位,将其降为矮行星。无论如何,柯伊伯带的存在现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柯伊伯带为什么会存在着种种疑问成为太阳系形成理论的许多未解谜团的一部分。

        在距离太阳40~5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低倾角的轨道上,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片空虚,太阳系的尽头所在。但事实上这里满布着大大小小的冰封物体,热闹无比,就是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是现时我们所知的太阳系的边界,是太阳系大多数彗星的来源地。柯伊伯带上的这些物体是怎么成形的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积理论来解释,那就是他们在绕日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后粘附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体,形成的样子。

        太阳系原始星云有个过去并不晓得的边界,大概是海王星的位置,也就是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的地方。在这个范围内,各个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柯伊伯带上天体都有足够的质量得以碰撞吸积成形;而在这个范围以外,就是空无一物的太空。当这些大天体成形并逐渐向外移动的时候,柯伊伯带上的天体也被带着往外迁移。然后当海王星碰到太阳系原始星云的边界后,它不得不停下来,因此才会停留在的轨道上。至于这些柯伊伯带上的天体,就在海王星迁移的最后一个阶段,逐渐被甩出去而形成。

        柯伊伯带天体,是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来的一些团块。在45亿年前,有许多这样的团块在更接近太阳的地方绕着太阳转动,它们互相碰撞,有的就结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以及气体巨行星的固体核。在远离太阳的地方,那里的团块处在深度的冰冻之中,就一直原样保存了下来。柯伊伯带天体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些遗留物,它们在太阳系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在那里了。)

        无数冰封天体与冥王星作伴,数百万个天体,巨如山峦或者城市,有一些和冥王星一样大小。直径超过60英里的就有五万个。超过一英里的可能过亿。

        许多闯入太阳系的彗星,都来源于此。这些彗星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但是有些会造成巨大影响。6500万年前终结恐龙时代的正式一颗庞大的彗星。

        考察船上的人们一边寻找着这些隐藏在无边黑暗中的冰封天体,一边也不自觉的靠在了一起。

        乐乐和几个文明成员也在考虑是否要拉几个冰球回去给火星补补水。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257/14336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