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义利三国(混吃等死) > 第六十章 出征宜缓行

第六十章 出征宜缓行


孙坚孙文台,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一位热血爱国的将军。虽然为人处世偏‘激’了点,对意见不同的人动不动就拔刀相向。但是他毕竟是在一心一意的讨董。但是,皇位的**是如此的巨大,在进入雒阳从一座废井里捞到‘玉’玺后,这样的热血将领也无法抵挡自己的‘私’‘欲’——当然,或许也是想到董卓躲到了潼关里,相当的不好打。其他的关东诸侯这时候都忙着抢占地盘割据这样的现实局面。再加上‘玉’玺的刺‘激’。孙坚迅速的下了决定:哥不玩了,回家!

        然后,历史又顽固的回到了原点:消息走漏,刘表截杀,单骑追敌,万箭穿心。他的长子孙策,不得已带着残存的部众再次回归袁术的麾下。

        对于蒋通来说,他本来一直心存侥幸的想看看这一世孙坚的命运会不会改变。结果居然还是成了这个样子。那么,说不得,有些事情就得立即开始执行了。

        鲁肃!周瑜!该开始下手抢人了!

        在这一世里,当蒋通见识了过分年轻的郭嘉虽然天资聪颖智计百出,但是也有明显的疏漏的时候。他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才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没有特殊的经历和时间的积累,一个原本青史留名的人才,贸贸然的到了他蒋通的麾下,未必会有原本真实历史上那么好用。郭嘉不必说,就说他蒋通自己,不也是在不断的成长和改善吗?

        所以,对于那些历史上留名,但在这个时代年龄还太小的杰出武将,蒋通一直忍着没动手。一个郭嘉已经让他有了拔苗助长的罪恶感。他不想因为自己的收集名臣武将癖把那些原本该青史留名的人杰们给生生毁掉了。

        不过现在孙坚挂了,孙策在袁术手下不会待多久就会发现一块石头无论是‘玉’做的还是什么做的,在这个‘乱’世都不如一块实际的地盘好使。所以很快就会用‘玉’玺换兵,南下江东打地盘。那个时候再想招揽周瑜就彻底不可能了。周瑜是什么人,他要是决定跟随孙策起兵,会放过鲁肃么?所以这“东吴四英将”里的前两位,现在必须动手了。

        相对来说,鲁肃更好搞定一点。在蒋通这样的家属庄园动辄收获粮食几万石的大士族看来。鲁肃的家境算不上多好。顶多是个小土豪。家境算不上多好,自然就没有那些世家大族的弯弯绕绕。和他蒋通没有立场上的根本冲突。而历史上鲁肃的表现证明,这人至少在早年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在周瑜第一次把他推荐给孙策的时候,孙策对他不是太热情。他就很自觉的一边凉快去了。到了后来闲了几年,居然动过去投奔郑宝的主意。郑宝是谁啊?巢湖的一个极小的割据势力头领。很快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可是鲁肃连这样的人都看得上?可见他是不怎么挑剔主公的。所以,蒋通派出的是张涛去游说鲁肃。

        而周瑜嘛,这就有点麻烦了。毕竟他和孙策是发小儿,舒县周氏也是世家大族。要他抛弃家业千里迢迢的跑到北方来跟着蒋通‘混’,还要放弃自己士族的立场。这,不是很有道理的事情嘛。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最好游说周瑜的时候:他认定的主公、兄长孙策先生这时候是寄人篱下的,暂时看不到独立出来的希望。等到孙策舍弃‘玉’玺独自出来单干后,那是绝对说不动周瑜了。所以,蒋通抱着姑且一试的念头,派了黄叙、李马槽陪同蒋干去游说周瑜(1)。

        孙坚南下路上被击毙,盘踞在关中的董卓长舒了一口气。之后立马开始嚣张起来。向西,他派出樊稠、张绣等人率军攻打韩遂、马腾的凉州叛军。向东,派出李傕、郭汜攻打盘踞在司隶校尉部河东郡、并州刺史部西河郡的白‘波’军。这一年的董卓看起来威风八面,不管是韩遂、马腾还是白‘波’军,都被董卓打得连连败退。

        袁术被孙坚坑了一道后,看着强悍的董卓离自己越来越近,心里也是打鼓。脑袋发晕的想要北上豫州。这就和陈国的刘chong发生了冲突。于是两家开片,一开始,得到孙策效力的袁术军打得陈**连连后退。但是当兖州的曹‘操’军加入战场后,袁术就开始架不住了。这时候这位公子哥又想着柿子是不是要找一个软的捏。于是把目标盯上了东面的陶谦和刘繇……

        诸侯们吵吵闹闹的过完了初平二年。时间进入了初平三年(192年)。在这一年的正月初一,蒋通在临淄城大集文武,庆贺新年。

        给主公主母拜年,给少主拜年,大家相互之间拜年。热闹完了后。一众文武齐聚车骑将军府,商讨新一年的大政。

        “大兄,我军现在应该已经扩编完了吧?今年该出兵了吧?”

        “子义所言甚是!主公!黄忠跟随主公至今已经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来,平定黄巾的时候倒是打得畅快,可是后来主公出征虎牢,忠留下看家。结果两个公孙居然不肯南下。等忠跟着主公南下青州后,这两个公孙又来了。这两年忠可是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捞到!主公,黄忠虽然已经是四十七岁了,可是仍然能舞动大夏龙雀!‘射’手战甲仍然合身!主公,今年若是要出兵,一定要让黄忠做先锋啊!”

        这两个刺头儿闹完,一向言语木纳的典韦也瓮声瓮气的发声了:“主公,韦自从跟随主公平定黄巾后,可是在东莱整整憋了六年啊!好不容易和仲兴北上南皮支援季观,结果打成那样。主公!汉升年纪大了嘛,今年若要出兵,这先锋还是韦来做吧?”

        “子韧!你敢欺我老?”

        “岂敢岂敢,汉升老当益壮嘛!”

        “你还说不欺我老!”

        哈哈哈哈哈,一众文武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坐在主位上的蒋通,也是满满的笑意。嘿嘿,太史慈、黄忠、典韦,作为最早跟随蒋通的三个金甲将,看着后来的高览、赵云、甘宁职位都跑到他们前面去了,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开始着急了啊。

        这样‘挺’好,适度的竞争意识对一个团体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维持这个团体的向上势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最后不要搞成派系斗争,为了反对而反对就好。而这一点,作为一个穿越者,自信能够掌控好。

        “各位,该不该出兵通定,能不能出兵就不是通一个人说了算的哪。奉孝,你这边怎样?”

        “主公,我青州扩军已经全部完成。七万五千常备军已经全部足额。战马盔甲武器尽皆齐备。此外嘉还给每个郡国配置了500人的郡兵,负责维持日常治安。总计七万八千五百人的部队已经全部完成初期训练,随时可以出征。而子‘玉’先生和国让校尉的预备役也在陆续建立。不出两年,我青州后续兵源当可源源不绝!

        目前我青州与兖州、徐州、平州均已结盟,平州自不必说,兖州曹孟德、刘公崇今年就算要出兵也是图谋豫州。而徐州则要时刻防备袁公路的进犯。故而我青州的战略态势大为好转。嘉认为,今年我青州可以出兵!除了北方集群要防备公孙瓒,只能‘抽’调极小一部分部队外,其余各个集群都可以‘抽’调主力出征。嘉计算了一下,我军这一次至少可以集中四万大军西征袁本初!”

        蒋通默算了一会后侧过头来:“子明,我的财神爷,你的意思呢?”

        蒋‘蒙’站起身来,环顾了四周的同僚一会,看着武将们灼灼的眼光,蒋‘蒙’叹了一口气:“主公,今年不可出兵!”

        这话一出口,武将这边顿时炸了锅!黄忠更是血气上涌,脸红得快成关二哥了。

        蒋通伸出一只手,轻轻往下一压,恢复了会场的秩序后问道:“为何不能出兵?说说理由。详细点。”

        “喏!主公,诸位,简单的说就是没钱!没粮!各位不要先急着嚷嚷,让‘蒙’给大家算一笔细账好了!”

        “主公,诸位同僚,‘蒙’先给大家讲讲去年一年从‘蒙’手里发出去了多少钱。

        我青州现有七郡国,共计六十六县。

        按每县官吏50人计算。共计3300人。按每人平均每年50石粮食、5000钱发放俸禄。共计十六万五千石粮食。一千六百五十万钱。

        七郡国,按每郡官吏100人,郡兵500人计算。共计4200人。按每人平均每年每年60石粮食、6000钱发放俸禄。共计二十五万两千石粮食,两千五百二十万钱。

        青州牧府、车骑将军府官吏500人。按每人500石粮食,50000钱发放俸禄。共计二十五万石粮食,两亿五千万钱。

        士兵七万五千人,按每人每年50石粮食、5000钱发放俸禄。共计三百七十五万石粮食,三亿七千五百万钱。

        渤海建筑大队5万人,按每人每年50石粮食、5000钱发放俸禄。共计二百五十万石粮食,两亿五千万钱。

        公费支出、杂项支出、盔甲购置、战马草料、教育经费、工房工人、矿山开采、铸币成本……共计支出四亿钱。

        合计支出:粮食六百九十一万七千石。十三亿一千六百五十万钱。

        (作者按:取最简单的换算方法——1000钱等于1贯等于1两白银,这笔钱大概折合一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两白银,其实真心不多)。

        收入部分:我青州在籍人口一百六十余万。现有官吏、郡兵8000人,连同其家属大约4万人。这四万人基本都属于免税。士兵75000人,按例,军人免税,军人配偶免税,免一子‘女’之税。故而军队这一块共计二十二万五千人免税。渤海建筑大队5万余人,连带其家属大约15万人。这一部分人几乎没有田产,所以也收不到什么税。此外还有学子、教授、工房工人、马场工人等,大约2万余人,也是收不到什么税的。最后就是镇西堡的十万筑城苦力,去年年底镇西堡才刚刚完工。这十万人也才刚刚开始编户。那也是完全没有产出的。

        剩下的一百零七万人,商人、商人雇佣的伙计及其家属大约两万余人。实际上的农人只有一百零五万,渤海郡的农家差不多一户三、四人,青州其余六郡国的农家一户只有一两人。平均算下来大概还是一户两到三人左右。实际编户所得,共计农户四十万户。鉴于我青州去年才开始实施均田、占田令。所以绝大部分农户并没有完全开出一百亩地。实际上除了我青州牧府均田划分的一千六百万亩外,各地农户去年自行开出的荒地大约只有四百万亩。加在一起刚刚两千万左右。

        这四十万农户中,大约有二十五万户属于前年拿下的青州六郡国,按照主公的规矩,去年我们是没有对他们征税的。非但没有征税,因为要给这些新附民众过冬口粮,‘春’耕种子等,我青州府库以前的存粮差不多都已经耗尽。而目前真正能够征税的,还是以前的渤海郡十五万户农户。渤海郡原先在籍田地一千万亩,但是因为扩军,军人的田地又不能收税,实际上渤海郡可以收税的土地已经缩减到八百万亩。这八百万亩中,有百分之十属于农户的菜田,也不能收税,可以收税的土地又缩水到了七百万亩。这七百万亩土地,理论上可以收税四百二十万石粮食,一亿零五百万钱。扣除转运中的损耗,实际入库的是四百万石粮食,一亿钱。

        商税方面,我青州自实行废除关卡,只收起运税和落地税以来,商业大兴。加之我青州的出产也是只此一家,别无他处。故而天下各地的商人都向我青州汇集。这一块倒是获利颇丰。初平二年的商税全年共计五亿七千万钱。

        盐税方面,我青州的海盐现在已经销售至整个河北。这一块去年一年共计收入三亿两千万钱。铁、茶、酒等,因为不是生活必需品,除了渤海郡内行销较好外,其他地方销售困难,征税自然就少。这一块只有三千万钱的进帐。

        我青州去年开始自行铸钱,因为钱币足质足量,且极难伪造。故而目前整个河北都用我青州钱。去年我青州共计铸钱五亿枚。因为‘蒙’一开始已经算了铜矿工人、铸币工人的支出,所以这五亿可以算是纯利。

        我青州对蓄养家奴‘私’兵的,对商户,继续征收人头税和户税。这一块的收入大约一亿钱。

        最后就是主公的东开攻略。我青州向大海要地要粮。累计去年一年共捕获海产一百余万石。‘蒙’的官衙吏员按海产一石折粮两石计算,大约算是两百万石粮食吧。

        综上,我青州去年一年实际收入六百万石粮食,十五亿三千万钱。收支相抵。最后结余两亿一千三百五十万钱,负九十一万石粮食。去年年成较好,青州七郡国都是大熟。故而粮价偏低,一石粮只卖四十文钱(2)、(3)。‘蒙’‘花’了一亿钱,购进粮食二百五十万石,扣去负数,加上以前的仓库陈粮,勉强凑足三百万石。又拿出两千万钱给了我蒋家工仿的斯帕姆罐头作坊,让他们从市面上购置鱼类、畜类进行罐头生产。还有今年渤海师范学校二期工程两千万。故而主公和诸位同僚若要动兵。‘蒙’这里只有三百万石粮食,大约七千万钱。多了就没有了!

        可是谁家里不备一点钱粮应急呢?万一战事规模过大,死伤过多。这战后的抚恤估计就会要了‘蒙’的小命了!所以,主公,各位同僚。以‘蒙’这一块来说,真心希望我青州能够等到今年五月,青州南部六郡国的冬小麦开始收获后再说出兵的事情。前年,我渤海一郡是足足休养生息了五年,而只供养四万战兵,一郡官吏,故而节余虽然不多,但也有余力连续大战。但去年开始,我军拿下青州六郡国后,因为青州残破,暂时不能收税。而官吏、军队数量又大增。虽然有了盐税、商税、钱息的大力支撑,但毕竟是在以渤海一郡供养青州七郡国,故而‘蒙’已是绞尽脑汁才勉强做到略有结余!”

        蒋‘蒙’说到这里,愁眉苦脸的做了一圈罗圈礼:“主公,诸位同僚,一年!或者半年都可以。现在我青州只要没有大的变动,各项支出都差不多已经固定。而只要青州南部六郡国开始征税后,‘蒙’可以在这里向各位保证:每年至少可以拿出一亿钱,五百万石粮食供诸位征伐所需。打下新的郡国后,‘蒙’每年至少还可以拿出五千万钱,三百万石粮食安抚流民,恢复生产!只是现在,实在不宜出兵啊!”

        ————我是算得头大的分割线——————

        书写得越细,硬伤必然越多,被人挑错和嘲笑的机会也越多,是吧?不过作者还是在这一章列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青州收支清单。只是想说:穿越不易,当家更是不易。有些同道们在自己的书里动不动就发动几十万大军持续数年征伐,还嚷嚷着自己不开金手指。抱歉,作者虽然很喜欢开金手指,但是这最大的金手指——点石成金术还是不敢开的,毕竟本书不是玄幻类啊。

        1、周瑜和孙策、孙权的关系很奇特。总之并不像历史书上说的那样君臣相得,如鱼得水。总的来说就是周瑜对孙家绝对忠心耿耿。而孙家兄弟对周瑜是又用有防。最典型的莫过193年孙策渡江攻打江东,写信叫周瑜来帮忙。周瑜立马跑过来和他一起创业。194年孙策打败刘繇后,居然对周瑜说:我的力量攻打严白虎之流足够了,你还是回去吧。搞得周瑜被迫到袁术手下‘混’了一段时间。反正周瑜有才,孙家兄弟都是充分认识了的。但是打了一段时间仗,周瑜的功劳和威望起来之后,孙家兄弟就会让周瑜到一边凉快去一段时间。

        2、根据《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第10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殷琛先生《论汉代军事支出》一文的考证。东汉质帝元年(146年)全国收取田税(十五税一)三千四百六十五万石,算赋和口赋加在一起是73亿钱。此外还有关税、商税、户税、赎罪钱、卖官鬻爵钱等等没有纳入。

        3、汉代粮价‘波’动极大。但基本上粮食每石只值三十钱时意味着人民丰足,国家强盛。粮价超过每石三百钱时,史书记录上往往伴随着“人相食”之类的字眼。注意,这里的一石和后世的一石不同,只有21公斤。(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本书中的所有“石”全部都只有21公斤。在古代缺乏‘肉’类、油脂,除了蒸煮缺乏其他烹饪方式的前提下,一个成年男子,差不多一个月就要吃一石米才能管饱。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5969/59207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