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翠屏峰的狐狸娘(海兽葡萄) > 第12章 第十二章马寡妇丢儿欲告官张大姑逐利攀亲戚

第12章 第十二章马寡妇丢儿欲告官张大姑逐利攀亲戚


丽娘寻药救庞姨娘,本是为还庞昭的情,是义气之举,却被庞县丞误解为儿女私情。庞县丞心想若二人郎情妾意,情投意合,且丽娘又与他庞家有救命之恩,他若执意不许,倒是有些寡情了。思及此,遂将庞昭唤来,说愿为他去提亲。

        庞昭听了,心中得意,便将自己已让媒婆去提亲的事说了。庞县丞听后,面有愠色,责怪他道:“你也太心急些,不过前日刚与你拌嘴几句,你就如此意气用事。先不说提亲这等大事我做阿爷不去,张家作何感想;再说若女方答应了,咱们这边却还和孟家纠缠不清,叫人家女郎如何做人。”庞昭听了,顿心生悔意,皆因那日因爷俩争执,血热气涌,他一时冲动竟做出了这等荒唐事。

        庞昭面红耳热,无地自容,庞县丞见此也不忍再苛责他,便与他商议先去张家致歉,待他找机会与孟县尉说明情况,将婚约退了,再正式去与他提亲。庞昭虽心急,但也须顾忌礼法规矩,只能答应了。

        庞县丞便亲自去张家与赵氏说了原委始末,赵氏幸也未来得及与丽娘说。赵氏仍是将她与那媒婆说的话与庞县丞说了,庞县丞遂问丽娘家居何处,见赵氏支吾说不出来也不追问,只拜托赵氏为他打听,赵氏不敢不从,点头称是。二人又说些客套话庞县丞便告辞了。

        庞县丞走后不久,刘清便领着一妇人来找赵氏,赵氏出门看,竟是马寡妇,心中正想她为何而来。却见马寡妇两眼含泪,见到她面,竟嚎啕起来。赵氏忙将她搀进屋,细问何事。马寡妇先只是哭,赵氏料想必是家里出什么事了,便只递上热茶,也不催她。

        那马寡妇直哭的头昏嗓哑,热泪流干方才停下,断续说道:“我那小幺,没了。”赵氏一听,心中一紧,忙问端详。原来,前日马寡妇与她那小儿子因些琐事拌嘴,气不过又打了几下。她那小儿子便跑出去了,天黑也未归家。但因那小儿平日闯祸就好去邻村找他那出阁的阿姐,马寡妇只当他又去了,便没找他。昨日去女儿家问,女儿说从未见阿弟来,马寡妇这才慌张起来,忙请人去找,直找到日落西沉,倦鸟归巢,仍不见她小儿踪影。村里人便说是丢了,让她去报三老。

        如今正是编修户籍的时节,三老也腾不出手来办,只说今日来城里与左县令议事,顺便将她的事报上去。那马寡妇急中生怕,担心三老年纪大将她的事忘了,又不敢直接去报官反惹三老嫌。因往日听赵氏吹嘘他家与左县令、庞县丞皆有交往,便来求她,请她往县寺递话。

        赵氏心想,只是递话,并非难事,那庞昭是庞县丞之子,又是左县令干儿,只要跟他说声便好。况且那庞昭因要求娶丽娘,正要巴结自己,哪有不听的。想罢,赵氏便唤九奴与丽娘出来,将马寡妇之事与他俩说了,让他俩去与庞昭说。二人便去了。

        那马寡妇又哭了几回,因怕她那小儿归家了自己不知道,遂不顾赵氏挽留,执意要回家去。

        俗话说:“或是孤家寡人,或是宾客盈门。”意思是说亲戚朋友要不来都不来,怪冷清;说来又一起来了,怪忙叨。张家今日就是如此,赵氏前脚刚将马寡妇送走,不一会又来人了。

        这次来的是张大姑,张大姑是张父的亲阿姐,十八那年嫁到王家,育有一男二女,皆务农为生。张家以前在城中开店时,那两亩薄田便是托她家打理。所谓帮久生仇,占久生纠,张家自返居乡间,收回田地自家耕种,张大姑便觉自己吃了大亏,又因见九奴一家比他更贫瘠更落魄,故刻意少了来往,三年竟未拜访过一回。

        今日又来,必不是简单拜访。赵氏本不想招待,但转念一想,如今他家又富贵了,张大姑不来还好,若没皮没脸,又来攀扯,自己须得给她点颜色瞧瞧。遂将张大姑、王姑父二人迎了进来。

        张大姑二人见张家酒楼比原来酒肆更气派,赵氏的穿衣打扮比往日更矜贵,心想此次算是来着了。赵氏只当二人是来恭维她打秋风的,不想张大姑坐定后就问她丽娘下落,又说丽娘也是她家的亲戚,现已在张家住了月余了,也该接去王家坐坐,她做晚辈的也能尽尽孝心。

        赵氏一听二人原是来找丽娘的,哪肯将这活财神放走,当即变了脸,啐她道:“他姑奶奶是我们张家的亲戚,与你王家有什么关系!”张大姑道:“怎么没关系,那也是我干姑,我怎么就不能孝敬,只许你孝敬?”赵氏讥讽道:“你家有什么可孝敬的,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分明就是看他姑奶奶家里有钱,出手又大方,指望着人家接济你,还说什么孝敬,真是不要个脸皮。”

        张大姑的心思被她一语道破,顿时两颊飞红,心慌意乱,嘴却不饶人,道:“怎么,就许接济你家,不能接济我家?”赵氏见她似有不把丽娘请回家不罢手之意,便诳她道:“可惜,你来晚了,他姑奶奶早就家去了,没准现在都到家了。”赵氏看张大姑一脸的不信,便冷笑道:“你若不信,就只管搜。”

        赵氏心想丽娘和九奴此时正在县寺,定不会这么早就回来,故而放心让她搜。

        那张大姑见赵氏如此说,起身便要去搜查,却被王姑父拦住,也不知王姑父贴耳与她说了些什么,张大姑忽的满脸堆笑,与赵氏奉承道:“你既说她走了,那定是走了的,谁不知道你是这十里八乡最实诚的。”

        赵氏听她恭维,便消了气。张大姑见她脸色渐好,趁势说道:“俗语道,出嫁女如外泼水,细算起来,九奴他姑奶奶倒不是我王家的亲戚。若说实在亲戚,咱们两家才是呢,我可是九奴的亲大姑。您如今富贵了,也照拂照拂我们这穷亲戚吧,我们定晨昏两醒的念您好。”

        赵氏听张大姑如此说,心里方才舒服了。张大姑又问赵氏是否有孕了,赵氏点头,得意的以手覆肚,只恨如今肚子还不大,不能让人轻易看出来。

        张大姑忙说家里没个侍女,等日后身子渐渐沉重了,绩线缝衣的活计谁来干。又说她有一侄女,姓王名腊梅的,今年刚十岁,刚出生阿爷就没了,去年,阿娘又去了,便一直养在她家,当女儿教着,甭管是铺床叠被的细致活,还是擦桌抹地的粗活,没一个干得不好的。不如就让她来伺候赵氏,一来,多少有些亲戚,用起来放心;二来,那丫头大了,再过几年便要出阁,出来干活,也好给自己存些嫁妆体己。

        赵氏早就想找个侍女伺候,只愁没看到合适的,如今张大姑上赶着举荐,她便应了,让张大姑找个合适日子带过来就是了。赵氏因怕丽娘突然回来,便忍痛拿出几块新买的缎子,又拿了两吊钱,赠给张大姑,只说等把腊梅带来的时候再留她吃饭。

        张大姑二人得了锦缎和银两,又把家里吃白饭的侄女择出去了,如何不欢喜,连张父也没来得及见,便欢天喜地的走了。晚上赵氏与张父说了张大姑来的事,张父因张大姑就不来往也对她有气,但毕竟是亲阿姐,听说赵氏给了些锦缎和银两,心里痛快,将赵氏好一番赞美,两人好一番温存,俱不在话下。

        且说丽娘与九奴去县寺找庞昭,那三老已将马寡妇幼子丢失一事与左县令说了。此外,几个村的三老都与左县令汇报今年村中少了许多人口,多是青壮男人,每村少四五个,加起一算,整个寿阳县,竟少了四五十个劳力,这可不是小事。往年,为逃徭役躲进山里的不是没有,但也就十几人,未超过二十人。

        如今翻了一番还多,左县令便召集门下游檄,将案犯抓捕都停了,明日带上干粮上山,挨处查寺庙、访道观,遇见逃徭役的,全都捆回来。好在最近事关人命的大案就是黄府纵火案和马寡妇丢儿案,各个游檄路上多加注意,兴许能将李家三子捉回或寻到小儿踪迹。

        丽娘听说庞昭要带人上山查寺庙,搜道观,心想自己来此地已一月有余,还未去白虚观拜访。想那寇天师每日讲经传道,带九奴去听一耳朵,于他修道有益,便问庞昭带她与九奴一齐是否方便。庞昭心想,此行无非是路途艰难,并无危险,便答应丽娘与他们同去,只嘱咐她带上铺盖干粮,若前不见寺庙,后不见道观,左右无猎户人家,或须风餐露宿。

        丽娘回去将与庞昭一起上山之事说与赵氏。赵氏心想,张大姑不知哪一日就送腊梅过来,若是见了丽娘,再生要请丽娘她家住去可怎好,不如就让她和九奴上山,按她说的,没有三五日下不来山,如此,不就讲张大姑躲过去了吗?想至此,赵氏哪有不从的,当夜便与二人收拾行囊。

        欲知几人上山又将经历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51483547/196147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