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女的隔世秘笈(青雪之痕) > 第113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113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傍晚,夕阳还没有落下天女山峰,郑扬开车带着灵儿、晓彤、庄雅、小惠、天然、李雪和小文向着天女山出发了。
  卓飞声的古琴会馆里,停好车,几个人在会馆里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时间还早,便沿着会馆的附近的山溪走了一会儿。
  第二天的早上,大家便向着天女山的平湖大坝出发,因为会馆就在天女山下,所以不一会儿便到了天女山的平湖大坝。
  早晨的天女山,鸟鸣声声,阳光从天女河的方向柔和地照射着,在林荫里洒下温柔的光茫。流水淙淙,花香怡人,清风怡人。
  平湖大坝的下方,一帘瀑布倾泻而下,离瀑布约三百米的地方,溪水婉转,在此形成一泓约有一亩范围的浅塘,浅塘里山石峻峻,玲珑迷人。恰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卓飞声、俞平、钟离、嵇子见四个人分别找好自己喜欢的风景,架好琴台,摆好古琴。
  郑扬带着大家也在山溪旁找好适合的山石坐下来。
  只听卓飞声说道:“我们的古琴比试还是以三场比试,我们请郑部长做我们的见证人,看一看我们四个人的琴艺谁第一?”
  俞平、钟离、嵇子见同时应声回答道:“好的,我们开始吧!”
  第一个弹琴的是嵇子见,只见嵇子见坐在琴台前轻抬双手,手指轻触琴弦。
  嵇子见弹的是一首古琴名曲《渔樵问答》,琴音清越,流水、山风、轻浆、鸟鸣,把一幅山水相融的画轴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渔樵问答》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话并非正解。虽然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购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
  《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
  渔父做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父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父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父为“圣者”。
  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渔父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屈原不听,执意欲“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子远去。渔父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中国自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民间的屏风上常画有渔樵耕读四幅图。渔图和樵图画的分别是严子陵和朱买臣的故事。耕图和读图画的分别是舜教民众耕种的场景和战国时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其中渔为首,樵次之。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
  晓彤、庄雅、小惠三个人从小喜欢诗情画意,随着古琴的弦律,不禁入情入境,诗心的潮水在大脑中奔涌着,真想大声地读出来。
  灵儿从小在天女山上长大,虽然不懂古琴的韵律,但古琴的琴音也让自己听得如痴如醉。
  郑扬自从在天女山上天女峰的悬崖峭壁下的山洞天女坟里获得了古琴谱和古琴,对琴音、琴技、琴艺早已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听着嵇子见的抚琴,不愧是广陵散的后人,弦法、指法恰到好处,功力深厚。
  只是有几个地方有些跳音,也许是弦丝微调不当而至。
  不一会儿,嵇子见弹完了《渔樵问答》。一阵掌呜,钟离走向自己的琴台坐下,双手向四方作揖说道、:“我弹的古琴曲的名字是《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发挥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渭城曲》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58628949/747163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